首页 > 育儿

这是宝宝最没有安全感的时刻,你竟不以为然!

小猫咪 育儿 2024-01-23安全感   宝宝   大灰狼   鲁莽   不以为然   胆小   本能   婴儿   陌生人   恐惧   害怕   高度   时期   家长   时刻   能力   环境

前一天小亿在微博上乱逛,看到一个这样的帖子

习惯了B站高能预警的小亿

忽然想刷一波“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”怎么破?!

咳咳,说正事儿!

细心的家长会发现:新生儿几乎是“无知无畏”的,随着月龄增大,认知能力、理解力和记忆力的发展,令宝宝感觉恐惧的东西反倒越来越多了!

比如,婴儿打嗝、放屁能把自己吓一哆嗦,幼儿会怕黑、怕“妖怪”、怕大坏蛋、怕大灰狼……

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恐惧不以为然,“怕黑?适应一下就好了。”

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恐惧束手无策,“宝宝睡觉压根儿不让我关灯!”

有的家长对宝宝的恐惧毛骨悚然,“宝宝,不许瞎说!柜子那边哪里有什么三只眼睛的怪兽?”

那么,家长的这些做法是正确的吗?

英国精神分析学家温尼科特说,如果在婴儿时期,在我们经受某种危险或惊吓的时候,能从照料者(家长)身上获取安慰,那我们就能和我们的照料者之间建立安全的依恋的类型,在心底里种下一颗“安全”的种子。

情商教育专家张怡筠老师认为,安全感将影响人的一生。幼年缺乏安全感的宝宝,长大以后会不自信、独立性差、不容易信任他人、人际关系差、容易焦虑、畏惧新事物……

因此,处理好宝宝的恐惧,给宝宝充分的安全感,对宝宝一生的人格来说,是至关重要的。那么,宝宝的恐惧到底是怎么形成的?当宝宝心惊胆战的时候,家长要怎么做才能让宝宝建立起安全依恋呢?

恐惧,是人类原始的本能

首先,我们需要认识恐惧是什么?说到恐惧,貌似是一件很没有出息的事情。

“你怎么这么胆小?”

“你是男子汉,别畏畏缩缩的,拿出点儿气概来!”

其实,恐惧是人类正常的一种情绪。在生物进化过程中,恐惧对于生物的存活和延续,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
试想,如果我们的祖先没有恐惧心理,遇到危险也丝毫没有自我保护的意识,一味鲁莽地往前冲,会是什么后果呢?

恐怕这样的基因早就被自然法则淘汰了!

因此,恐惧是有它的积极作用的,它是一种缓冲,对于未知和不确定的危险,人类保持本能地退缩,以时间换空间,寻找积极的应对方法。

自我催眠“不要怕”、盲目鼓励“要勇敢”,不顾身心的状况和周遭的环境鲁莽行事,是非常不明智的!

宝宝的恐惧心理是如何变化的

有些麻麻跟小亿吐槽说,婴儿时期还“雷打不动”,不管是惊蛰时分的春雷、新春时节的鞭炮,都打扰不了人家的清梦,更别提害怕了!然而最近却随口就说“怕”,已经到了什么程度呢?

快递员敲门,她会吓到“哧溜”一下钻到自己的小帐篷里

邻居“叮叮当当”装修,她会特别紧张地问,“这是什么声音?”

楼下大清早垃圾车装运,“哐当”一声,她一边说着“怕”一边来抱麻麻的大腿!

咋整地呀,怎么忽然之间,小家伙就变得这么“胆小怕事”了呢?

其实,和所有的情绪一样,宝宝的恐惧也是逐渐发展、缓慢进阶的(不同宝宝可能天生存在些许差异)。

婴儿时期的宝宝阅历有限,因此,他们的恐惧多是趋向于本能的;然而,随着宝宝生活经历的丰富,想象力成了宝宝恐惧的发源地。

1-6个月宝宝

婴儿在早期,听觉是较为敏感的。孩子们天生都害怕巨大的奇怪的声音。但偶尔一两次的刺激,不至于对他们产生不良影响。在婴儿哭泣时,给予足够的安抚就可以了。避免连续让宝宝接受令他们恐惧的噪音。

6-9个月宝宝

婴儿对陌生人普遍有恐惧感,但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却不同。在某个环境,婴儿见到陌生人会哭泣或回避,而在另一种情况下却可能对陌生人产生兴趣,并做出愿意接触的姿态。因此,在这一时期,父母要对婴儿与陌生人的接触保持警觉,尽可能为他们提供比较安全的环境。在婴儿出现不安情绪时,父母应该及时进行安慰。

同一时期,婴儿还会对高度产生恐惧。因为婴儿在这时已经对高度产生感知。到了九个月,身体发育已经使他们能够翻身和爬行了,但这些运动能力的掌握,不足以使他们应付对高度产生的恐惧,对高度的恐惧几乎是天生的。不过,随着婴儿年龄地增长,身体控制能力的增强,这种恐惧会慢慢消失。

12-24个月宝宝

儿童与看护者分离所产生的焦虑,高峰出现在18-24个月时,而且是极为普遍的反应。儿童对分离产生的反应,取决于许多因素,包括年龄、过去的分离经验,对环境所具有的控制能力,认知水平,性格特点,母亲与孩子关系的好坏以及在分离时母亲的行为。

家长的态度胜于一切

尽管恐惧是人类的原始本能,有着积极的进化意义,但如果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,家长没有能够合理引导宝宝应对、调适自己的恐惧,宝宝将会在今后的成长过程中变得消极、敏感,甚至出现一些心理问题。

Not to do

家长千万不可以批评宝宝“胆小”、“这有什么可害怕的”。要知道,宝宝所有的恐惧都是有原因的,是受到特定思维局限导致的。当宝宝感到紧张和害怕的时候,家长的一句“胆小”,在宝宝看来,是冷漠的,会让宝宝感到孤立无援。

还有一种误区认为:多一些训练,宝宝就会变得要勇敢起来!比如宝宝怕黑,就让他一个人待在黑屋子里,希望通过整夜的训练,让宝宝明白在黑暗中待一整夜,“什么也没有发生,所以没有什么可怕的!”

此外,一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,习惯利用恐吓来管教宝宝,比如,“再不听话大怪兽会把你抓走”、“不吃饭大灰狼就来了!”文章开头那位家长的烦恼,正是奶妈长时间的人为灌输啊!本来宝宝还没有这方面的联想,是看护人的行为硬生生地让宝宝产生了恐惧啊!

2-3岁的宝宝,心理上正处于建立信任和委托感的阶段。因此,上述的做法对宝宝来说都是非常残忍的!

To do

唯一正确的做法是:家长给予宝宝充分的保护!

只要家长处理得当,那么就可以不断地帮宝宝面对恐惧。不要担心你陪伴的越多,宝宝就越胆小,他幼小的心灵在成长的过程中,需要你的陪伴和鼓励,当然陪伴并不等于过度保护,你要让宝宝体会到的,是你的关注、理解与支持。

相关阅读:

  • 鹿晗外出录节目,也不忘记秀恩爱,给足了女朋友安全感
  • 家庭安全感十足的微信名字 能代表家庭和睦的名字
  • 最高检: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坚决依法从严惩
  • 鹤然开朗-孩子的安全感,这样培养就对了
  • 安全感的爱(如何拥有安全感)
    • 网站地图 | 联系我们
    • 声明:这就到-知道你所不知道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做权威认证,如若验证其真实性,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。